其實這篇可以說是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所推出的桌遊《說妖》創作論的補充資源。我們將故事框架設定為「八個人聚在一起講靈異故事召喚妖怪」,換言之,就是一個台灣版的「百物語」。但在設定好這架構之後,我們馬上面臨的問題就是:「既然要說一個台灣版的百物語,那台灣當代本土的恐怖要素是什麼?」
 
之所以這樣問,是因為我們的不只將視野限於「妖怪」的範疇(正如唯妖論),而擴大到「恐怖」這一範圍。而我們所能找到的材料,就是都市傳說。
 
恰巧,根據《消失的搭車客》的作者布魯范德的定義,都市傳說即是民俗傳說的當代變形。所以我們刻意在「說妖」中,有意識地加入了都市傳說的脈絡。而其中許多都市傳說所指向的災難記憶,也正是我們所欲追尋的「記憶」一種。只是這回並非消失的民俗傳說,而是我們曾經身歷的事件:風聲鶴唳的一九九〇年代,充滿公共場所大火、空難與綁架案,新聞媒體追求獵奇,會將血腥畫面直接轉播至大眾眼前。(真的很可怕,現在還搜得到當時大園空難的照片)靈異節目當道,藝人們在電視台上說著鬼故事。
 
這些記憶,是經歷一九九〇年代的我們所共享的。所以儘管抽離來說,我們將「納入都市傳說與大眾災難記憶」定位為一種創作上的主張,但實際上,在發想過程中,我們只是不斷發現了我們自身。不斷發現一九九〇年代鬼故事流行時,我們也曾經偷看而被驚嚇,或是綁架案發生後,我們也成為了父母憂懼的那個小孩。(工作室開會討論時,大家都表示:啊我小時候也曾經⋯⋯)
 
這些過去都在,只是我們一度遺忘。創作說妖的過程中,我們回頭發掘了這些記憶。如今,我們也希望和我們一樣,曾經經歷一九九〇年代的讀者們,能夠因此而喚醒自己的過去。這和我們一直以來在做的事一樣:召喚過去記憶,只是這回,更為貼近了。
 

 

〈預知錄、幽靈船:都市傳說裡的災難記憶〉,《人本教育札記》2017年12月(第342期)

文/長安

 

*民俗傳說只屬於前現代嗎?

 

細察近幾年我們談過,帶有神異色彩的民俗傳說,燈猴、山臊、椅仔姑、金魅等,我們之所以對它們感到陌生與新鮮,或許是因為它們長期受到遺忘,但另外一個原因,則是它們已經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產生了脫節。燈猴因冬至未被黏上湯圓而生氣,一狀告上天庭,要玉皇大帝在過年降下大洪水。如今的冬至雖然還送灶神,但可能已不在家物器具上黏湯圓表示感激。「燈猴」這種放置油燈的傳統器物,也早已被現代的電燈所取代。椅仔姑過去是元宵節與中秋節時,女孩們帶有遊戲性的占卜活動,但如今元宵有燈會,中秋有烤肉,我們對於節慶的經驗、情感,也早已和椅仔姑時代相去甚遠。這些民俗傳說,似乎總是屬於那些我們來不及改上的前現代。在那時候,人心比較純樸,科技比較不發達,神異傳聞的氣氛比較濃厚。

 

但真的是這樣嗎?

 

在直入天際的高樓之間,在夜間閃爍的路燈之間,就不存在民俗傳說了嗎?人們對於妖異、神怪的渴求,會因為電燈照亮了夜晚的街道而消失嗎?或者,它們只是以另一種面貌出現了?

 

美國民俗學家布魯范德(J.H.Bruvand),在其研究美國都市傳說的名著《消失的搭車客》中指出,都市傳說就是當代民俗的一部分,其功能與過去的傳說別無二致。我們講述的傳說,是我們這時代的希望、恐懼、焦慮等情感的反映。也就是說,無論那些充滿山村與老頭老太太的故事,或是以都市裡的公路、速食店、地下水道為背景的新興傳說,它們都是同一種東西。

 

藉助這一解釋,我們似乎找到了從未退去的神怪力量,在現代社會中可能隱藏、潛伏之處。

 

我們如今看待「妖怪」,可能帶有一種幻想性的情懷,我們不在乎它們是否真實,只在乎它們是否迷人、是否足夠有趣。它們可能曾經令人畏懼過,但那也不是現在的事。現在它們像是重新出土的暴龍化石,帶來某個逝去時代的消息,美麗,遺憾,但畢竟不是活物,已失去活生生的氣息。在傳說生存的年代,人們或許會對金魅、阿里嘎該等妖異感到畏懼,但距離傳說十分遙遠的我們,已無從感到害怕。

 

可是仍在流傳的都市傳說不一樣。

 

它們是活物,仍有勾起人們恐懼的能量。我們在聽到那些著名的都市傳說,例如幽靈船、盜腎傳說等時,會十分直接地感到害怕,因為它們聽起來太像真人實事,或許哪天就會發生在我們身上。以盜腎傳說為例,這個傳說在美國盛行已久,自1990年代初期便流傳於網路上。傳說內容主要是說,一名德州大學的男孩在宴會上邂逅了一名迷人的女孩,兩人預計在飯店內共度春宵,隔早男孩醒來卻發現,他全身赤裸地躺在裝滿冰塊的浴缸中,背後有兩條長長的割痕,眼前有一張紙,要他打電話求救。他打了電話後才知道,他的腎早已被偷了。

 

儘管被當成消息來源的德州大學曾經出面聲明此事純屬謠言,「盜腎傳說」依然流傳不歇。而且不只在美國,中國也出現了盜腎傳說。2006年出現了以廣州男生為主角的版本,2008年的新版本主角則成了四川大學的女學生,引誘她的也從女性改成了年輕帥哥。在台灣,這則傳說被拿來告誡往來大陸的遊客,提醒他們注意大陸的幾個主要城市有多麽危險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東莞等。

 

這則傳說漏洞重重,取腎是困難的醫療手術,不可能如此輕易完成。在被割腎之後,受害者也應該會大量出血,不可能躺在冰水裡還安然無恙。然而即便不合理,它仍被當成真實之事不斷傳述。聽到的人,或許會因此對於前往大陸心生疑慮。這證明了內容並不可靠,都市傳說還是對我們的心靈有重要的影響力。

 

*透過大眾媒體流傳的傳說

 

盜腎傳說主要透過網路流傳,儘管這類新興傳說和傳統民俗傳說本質上十分相類,但兩者的傳播管道卻有很大的差別。傳統民俗傳說透過口耳相傳,在沒有現代傳播媒體的情況下,它的流傳範圍十分有限,時常只侷限在地方上。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要深入了解傳統民俗傳說,必須到其發源地進行田野調查。

 

新興的都市傳說則藉由大眾媒體進行流傳。這使得它們不僅不侷限於某個地方,還可能跨越國界。在盜腎傳說中,我們看到了都市傳說從美國旅行到中國、台灣的軌跡。然而據說盜腎傳說,最早實是起源於歐洲。經由網路,它幾乎跨越了大半個地球。而中國流傳的以廣州、四川為背景的故事,也會提醒台灣人聯想到北京、上海等其他城市的旅遊安全。很明顯,「盜腎傳說」的流傳顯然不受地域的限制。

 

*災難記憶:空難

 

台灣保存靈異傳說最多的資料庫,應該就是PTT的Marvel版吧。在討論區裡,許多人分享他們或親身經歷或聽聞的靈異故事,其中有一部分故事,與台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有關。

 

1994至2002年之間,華航發生了三起重大空難,罹難人數都達百人以上。1994年名古屋空難、1998年大園空難,與2002年澎湖空難。由於間隔時間剛好四年,甚至有華航「四年大限」之說,指華航每四年便會發生一起重大空難。在這三起事件中,大園空難並非罹難人數最多的,卻是情景最為慘烈的。名古屋空難並不發生在臺灣本地,澎湖空難墜落於海上,即便死傷慘重,都不會直接呈現於台灣眾多的目擊者眼前。大園空難時飛機重飛失敗,使機體殘骸、罹難者屍體四散於機場旁的民宅、道路上,其情景造成的衝擊,必定令目擊者久久難以忘懷。且當時進入現場的記者們,並未過濾鏡頭,使得現場宛若煉獄般的場景,直接透過新聞媒體傳至大眾眼前。

 

Marvel版上有一篇名為「大園空難預知錄」的文章,發文時間是2011年的2月,回頭紀念十三年前,發生於1998年的大園空難。文章一開頭,作者特別聲明不得轉載,並強調,這篇文章是為了紀念在大園空難中離開人世的朋友們,希望他們一路好走。

 

即便是經過了十三年,作者的謹慎態度,仍可以看出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的創傷。文中敘述作者在2月15日凌晨在朋友家喝酒,轉開收音機,意外聽見了飛機墜機的消息。由於聽起來十分嚴重,他們同時轉開電視新聞台,卻沒見到任何一家新聞台播報這起飛機失事。隔了兩天之後,作者在電視上看到了華航676班機墜毀的新聞快報。

 

也就是說,早在事件發生之前,作者便透過廣播接收到了消息。若我們將這傳說當成文本來解讀,則故事主角的位置十分奇特,他並不是罹難者家屬,也非大園空難目擊者,也不是住在失事地的當地居民。但他仍某種程度上涉入了空難事件。他的位置是什麼呢?他是空難事件的聽眾,比較特殊的那一個——除此之外,他的位置,近於我們多數人。我們都是這類公共災害的局外人,但我們仍在某種程度上,覺得自己涉入了事件,而感到受創。透過廣播另一端的聲音,或電視另一頭傳來的影像,我們覺得我們跟這起災難有關。罹難者並沒有離我們太遠。是以我們必須對他們抱持哀戚之情,盡量在不消費他們的情況下,「紀念」他們。

 

另一起與空難相關的鬼故事,也與通訊媒體相關。2002年澎湖空難事發後,一位屏東的張先生接到一通語音留言,留言內容十分模糊,只聽得到海浪聲與哭聲,唯一聽得清楚的一句,就是「我不要死在這裡。」因為海浪聲,張先生判斷這通留言應該來自澎湖空難的罹難者,但是已經是事發後第六天了,怎麼會?

 

這則語音留言公開之後,有婦人出面,說那是她兒子的留言。這則語音留言是否來自罹難者,以及他是否是婦人的兒子,這些我們都沒有辦法確定。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在像張先生這樣的民眾聽到神秘留言後,第一個想到的是前幾日發生的空難。而當這段留言在節目上被撥出,並且定調為澎湖空難靈異留言,就表示除了他以外,我們也想這麼相信。相信世上果真存在靈異之事,並且那事,與我們所知道的那起重要災難事件直接相關。

 

*幽靈船與餐廳大火

 

大園空難所在的1990年代,臺灣發生了許多令人難忘的重大災難。1993年台北論情西餐廳大火,死亡人數33人,1995年台中衛爾康大火,死亡人數64人,同年還有屏東獅子林KTV大火、西門町快樂頌KTV大火,隔年台中又發生了兩起火災,死亡人數皆達十人以上。

 

在災情頻傳的1990年代後半,衛爾康西餐廳大火之後,台灣出現了「幽靈船」的傳說。傳說衛爾康大火的64名罹難者就是被幽靈船載走的,而幽靈船要載滿100人才會離開。因此,還差36條人命。

 

幽靈船在衛爾康大火後去了哪裡並不得而知,有說往南移動,也有說往北移動。當年,南邊屏東獅子林KTV大火奪走27條人命,北部則有死亡人數13人的西門町快樂頌KTV大火。而若將範圍侷限在台中,則隔年發生的夏威夷三溫暖大火、民生大樓大火,加上數起零星的火災,人數加起來約等於100人。於是,幽靈船就這麼載滿所需乘客而離開了。

 

衛爾康西餐廳的所在地,後來改建成五金行,又改建成停車場。據說車子只要停在停車場內,溫度便會自動升高。與災害相關的鬼故事時常集中於災難發生地,但因衛爾康大火所起的幽靈船傳說,與之相關的主要地點,卻是一小段距離外的「第一廣場」。

 

在衛爾康大火之後,有人說在第一廣場的上頭看到幽靈船。只要提起幽靈船,便會令人聯想到第一廣場。據說第一廣場因為這個傳聞而沒落。而在台灣人不去之後,第一廣場成為移工休閒娛樂的場所。中部許多工廠都雇用東南亞移工,例如位在鹿港郊區的車燈工廠。任職於工廠的移工們,在假日搭乘火車來到臺中火車站外,走幾步路就能抵達第一廣場。第一廣場賣衣服,也賣電話卡和鐘錶,商店的招牌上印著越南文、印尼文等我們讀不懂的文字。如今,第一廣場已更名為東協廣場。

 

儘管如此,對於第一廣場的恐懼記憶並未消失。從近幾年的網路發文,可以發現幽靈船傳說演變出的另一種故事模式。學生到第一廣場的KTV消費,搭乘老舊的電梯,電梯意外停在某一樓,自動打開了電梯門。電梯門外漆黑一片,甚至還有人說聞到了燒焦味,也就是說,那個地方被認為是1995年衛爾康西餐廳的火災現場。

 

KTV在2016年10月的一則貼文中回應網路流傳的靈異現象,說明該樓正在進行裝潢,而電梯自動停靠,可能與施工人員的頻繁上下樓有關,並非靈異現象。KTV再次聲明,第一廣場從未發生過嚴重的致命火警。

 

若依照KTV給出的解釋,則狀況十分簡單:網友們搭乘的電梯自動停留在施工樓層,令他們目睹了漆黑一片的施工現場。經驗本身並沒有給出任何暗示,僅僅是憑著施工現場的狀況,以及KTV所在地曾有的「幽靈船停在第一廣場」的傳說,就認為那指向1995年的衛爾康大火。明明已經過了遙遙20年以上,為什麼它並未逝去?為什麼20年前的火災,在那些網路流傳的經驗談中,仍仿若近在眼前?

 

衛爾康大火是台灣消防史上的重要事件。起火地點在一樓唯一的通道附近,二樓雖欲破窗逃生,但打不破強化玻璃,逃生無門因而不幸喪生。據當時參與救火的小隊長說,死者都聚集在靠中港路的窗戶一側,堆疊而成的死狀令人不忍卒睹。衛爾康大火造成了64人罹難,此規模在國際間都是罕見的,被視之為「全世界餐廳發生火警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事件」。在震驚全台的衛爾康大火發生之後,台灣開始重視消防安全,自原本的警消不分家,獨立出了內政部消防署。許多消防安全法規,也在那時候通過。

 

衛爾康大火,再加上1990年代頻傳的幾起公共場所重大火警,我們不難想像,那時候對於公共場所的印象可能是非常危險的。這或許才是幽靈船傳說,之所以那般令人感到畏懼的主要原因。需要載滿100人的幽靈船已經載了64人,傳說所給出的暗示是,必定還會有下一次大火,必定還會有至少36名的罹難者。在那個動不動就發生十人以上死亡火警的時代,這是很可能的事。幾年後,令人聯想到幽靈船傳說的公共場所大火,包括2005年台中金沙百貨大火,死亡人數4人,2011年台北傑克丹尼火災,罹難人數為9人。傷亡程度已和1990年代的火災有所不同。

 

至於「幽靈船停在第一廣場上空」,給出的則是另一種警示。它把「出入公共場所」的危險,具體落實至第一廣場這個地方。確實,台灣許多公共場所都缺乏消防安全的觀念,稍早於衛爾康大火的1993年論情西餐廳火災,起火地點亦是唯一出口,二樓同樣因為強化玻璃而逃生無門。無怪乎彼時社會上會出現「小孩不要常常出去玩」、「不要去看電影/公共場所」的刻板印象。作為公共娛樂場所,第一廣場可以說是個鮮明的指標。無論第一廣場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標準,經過幾場大規模的火災,大眾對於公共場所的強烈不安已揮之不去。「幽靈船」傳說,不過藉由都市傳說,傳達了這種恐懼心理。

 

*結語:以事件為週期

 

幽靈船的傳說,每逢公共場所大火便會被提起。按理,上一起火災與下一起火災之間應該是獨立事件,發生地點、傷亡者皆不相干,使它們被放在一起討論的要素是什麼?然而由於地點同樣發生在公共場所,死傷皆達十人以上,使這幾起發生在台灣各地的火災被視為由「幽靈船」傳說串起的連續事件。在這點上,我們發現了屬於都市傳說的特殊週期。

 

傳統民俗傳說許多以傳統節日為其週期,燈猴傳說屬於冬至與過年,椅仔姑屬於元宵與中秋,原住民傳說中的阿里嘎該,則在豐年祭被祭拜答謝。這些傳統妖異被記憶、回想的方式,和傳統社會的生活時間同步。一年會有一次,讓人們想起它們,講述它們的故事。週期對於故事而言相當重要,它給定了一個適當講述的時機。災難相關的都市傳說,則是在同類的災難再次發生時,會被拿出來重述。2014年復興空難發生時,新聞媒體又做了大園空難的相關報導。大園空難預知錄一文,其下不難見因為2014年因3月馬航失蹤、7月復興航空澎湖空難而來簽到的推文。

 

每年都有的節慶,其背後是傳統社會年復一年的循環史觀,但這一時間感,在當代都市中早已改變了。儘管如此,當代還是有屬於我們的記憶方式與週期,在一次次的回憶與重述中,我們並不願意讓那些曾經撼動我們心靈的重大災害輕易逝去。無論是餐廳大火、地震、空難,這些曾經透過新聞媒體出現在我們眼前、令人難以理解的集體死亡事件,我們都不想要忘記。透過講述傳說,事件與故事性的元素結合,形成了一段我們可以持續回想、轉述的資源。這是我們對於傷亡者的、微弱的紀念方式吧。

 

參考資料:

書籍:

[美]布魯范德著,李揚、王玨純譯:《消失的搭車客: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》(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6)

網路:

網路追追追/十年不衰 盜腎傳奇話從頭

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20120229/414599

[經驗] 大園空難預知錄

https://www.ptt.cc/bbs/marvel/M.1297919041.A.66F.html

2013.09.29台灣大搜索/台灣「最慘空難」! 接到「罹難者來電?」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Q-KOAJoQ94

你搭過...一廣的電梯嗎?

https://www.dcard.tw/f/marvel/p/1225464

台中美樂地聲明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itymelodyKTV.Taichung/photos/a.505320946170190.1073741828.208862302482724/1130836703618608/?type=3

台灣大搜索》奪命衛爾康 以訛傳訛 悲情幽靈船(1)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O-0atOz0Ss

2秒內定生死! 大園空難「重飛」墜機毀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j3c4yCRf1A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長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